说起“淋巴瘤”,很多人脑海里会冒出这些名字:“国嗓”罗京、歌手阿桑、影星李钰……均死于恶性淋巴瘤。
恶性淋巴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?它的早期表现有哪些?如何预防淋巴瘤?
淋巴瘤是一类原发于淋巴结或者其他淋巴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。
数据表明:淋巴瘤每年的发病率约为6.68/10万,全球范围内每9分钟就会增加一位淋巴瘤患者,淋巴瘤已跻身我国恶性肿瘤前十名,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里名列前茅,每年大约2万人死于淋巴瘤。
由于淋巴瘤临床表现隐匿,症状多样,不同亚型的淋巴瘤治疗方案各有差异,同一亚型的淋巴瘤异质性非常大,对于病理诊断而言是最复杂、繁琐的几种肿瘤之一。
今天,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李红教授就来为大家揭密“最会伪装的病”——淋巴瘤。
淋巴系统,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屏障。它遍布全身各处,由淋巴管(分为毛细淋巴管、淋巴管、淋巴干与淋巴导管),淋巴组织(分为弥散淋巴组织与淋巴小结),淋巴器官(如胸腺、骨髓、脾、扁桃体等)构成。
一方面,淋巴系统引流淋巴液,清除机体内的异物、细菌等,另一方面淋巴系统是身体防御的前哨,分散于身体各部分淋巴结似一滤过装置,可有效阻止经淋巴管进入的微生物,一旦出现问题,我们的免疫调控就会出现问题。
对于一部分的肿瘤来讲,它的发生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,如果机体免疫监视的功能减低或者是没有了,肿瘤就会发生。
在正常情况下“异常细胞”在人体内多少会有出现,在正常的免疫下它会被清除掉,但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时候,它就会发生免疫逃逸,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。
以前,医院一年收不到几个新发的淋巴瘤患者,主要是因为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及其繁琐、复杂,很多患者在起病的初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淋巴瘤,尤其在云南这样的省份,受限于交通,许多患者并不会第一时间来到可以诊断、治疗淋巴瘤的省级中心进行全面的筛查;而现在,随着科技的发展及诊断的进步,人们的就诊意识也是逐步提高,对就诊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并且不良的生活习惯、居住环境、饮食习惯等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着人们的健康,所以淋巴瘤的诊断率、发病率越来越高。
最常见的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,现代研究发现淋巴瘤、鼻炎癌等的发生与该病毒的感染有关,这些病毒感染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引起疾病发生。此外HIV、幽门螺杆菌等感染也和淋巴瘤的发生有关。
正常体内的异常细胞在免疫异常或低下的情况下会发生免疫逃逸,促进了异常细胞的恶性增殖,形成肿瘤。
特定的基因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出现突变和易位,会导致淋巴瘤的发生。
大气的污染,居住的环境,从事的职业,如或多或少会接触苯、甲醛等致癌的物资,导致肿瘤发生。另外接触高剂量的射线和淋巴瘤的发生有关。最典型的就是核事故以后。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、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,周围的淋巴瘤等血液病发病率比较高,就是跟核辐射有关系。
现在好多年轻人饮食不规律,爱吃烧烤、腌制品等刺激食品,还有不注意吃了霉变食品,都容易导致肿瘤的发生。
及时治疗炎症。当我们有感染的时候,要及时的治疗,特别是病毒感染。
学会自我减压。平时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。不要熬夜,注意劳逸结合。
避免接触有害物质。比如房子装修以后,要重视通风、换气等。
合理配置饮食。平衡膳食,尽量少吃烧烤、腌制、刺激性的食物,不吃霉变的食物。
淋巴瘤早期基本没有什么症状,大部分患者都是以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,比如浅表的颈部、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等等,还有体内深部的纵膈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等等。
淋巴结可以从黄豆到鸡蛋大小,质韧、均匀而饱满,亦可伴有肝、脾肿大,晚期可以出现衰竭和恶病质。
除了这些局部表现以外,有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、盗汗、消瘦、皮肤和瘙痒等症状。
很多病人早期没有症状,往往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无意当中摸到这有身体上长个包块,这种情况就要到医院来看一下。
如果你去体检,医生也会给你做淋巴结检查,如果摸到淋巴结肿大,并且是无痛性的淋巴结要小心。
如果是伴疼痛的淋巴结,往往这种是炎症的情况比较多。
但是,不是所有的淋巴瘤的淋巴结都不会痛,如果短时期内长的很大,生长速度比较快,这种也会出现疼痛。
如果真的发现淋巴结肿大了,而且医生也觉得你的淋巴结很可疑,这就要做进一步的检查。
正常情况下淋巴结在颈部、颌下、颏下、锁骨上、锁骨下、腋窝、腹股沟,这些部位就有淋巴结分布。
比较瘦的人有可能摸得到淋巴结,比较胖的人不一定摸得着淋巴结。
“唉呀,我这个淋巴结是不是肿瘤啊?”
这个淋巴结长大了,是正常还是不正常,那就是要看大小、部位、疼痛等这些情况了。
有多长时间了?短时间内长大的?还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变化?
如果是在短时期内的进行性肿大的淋巴结,就要特别小心。
如果是无痛性的,就更要小心。
颈部长了一个大包块,除了淋巴瘤,有时鼻炎癌、胃癌、妇科肿瘤也会跑到淋巴结。
其实,淋巴瘤除了指甲和头发不长,任何地方都可以长,就跟我们的血液循环一样,只要是淋巴系统能够走得到的地方,都有可能会发生淋巴瘤。
它长在浅表时,我们能摸得到淋巴结或者包块,如果是长得胸腔、腹腔、脑袋里边,我们就摸不到。
必须要靠CT、PET-CT、B超、核磁共振等检查来帮助诊断。
要确诊淋巴瘤,就一定要做病理检验。这是诊断淋巴瘤的“金标准”。
提起淋巴瘤,很多人都谈癌色变,认为这一种令人恐惧的绝症。
但是,现在淋巴瘤在肿瘤的治疗当中,疗效还是比较好的,大概有70%左右的患者,通过治疗可以控制,而且可以长期生存,甚至有的患者可以治愈。
淋巴瘤按国际分类有可多达80多种亚型,其中两大类型,一个是霍奇金性淋巴瘤,一个是非霍奇金性淋巴瘤。
霍奇金性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,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化疗取得治愈。
非霍奇金性淋巴瘤的亚型非常多,其中有的恶性程度比较高,但如果能够准确的诊断并按规律进行治疗,还是有一部分患者仍然有治愈的希望。
如果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、合理的个体治疗就有可能获得好的效果,而且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。
九十年代末,淋巴瘤除了常规的化疗,还开始有了靶向治疗的药物,从那时到现在,许多新药也在不断的研发上市,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了治疗后长期存活甚至治癒疗效。
很多患者刚开始很悲观,经过几个疗程的化疗下来,肿块消退了,觉得身体状态恢复了就会说:“医生,我的病是不是搞错了?”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,并不是搞错了,而是淋巴瘤当中的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合理的方案治疗及随访,是真的可以实现治愈的!
现在,对淋巴瘤的治疗,国内外指南都是写的清楚明白的,也就是说,患者不管在哪里,所用的治疗方案都是标准的,全球都遵循统一的治疗原则;对于治疗手段来说,除了常规化疗、靶向治疗以外,对分期比较晚的患者,还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,来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。在不久的将来新的治疗手段也会不断的出现帮助患者战胜疾病。